首页 > it > > > 正文
进校园、数字化,“冷门绝学”如何热起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08-17 18:06:12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袁秀月)“以前做我们这个工作的没有多少人,而且学出来后收益也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人都称之为‘冷门绝学’。”

8月16日,在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程浩提及这些年古文字研究的变化。他表示,现在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古文字研究的行列中来。


(相关资料图)

古文字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等等。与此同时,古文字学还被称为是事关文化传承的“绝学”和“冷门”学科。

为了让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2020年,古文字学入选教育部实施的强基计划。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参加强基计划的重点高校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培养方案日益完善。“我们第一届招的古文字学专业学生马上进入大四,在我看来很多人的水平可以达到以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专门化的培养很有效果。”程浩说。

教育部、国家语委会同中宣部、文旅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等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截至目前,工程已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创新攻关平台,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部署重点研究项目近200项,推出了被学界誉为“甲骨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甲骨文摹本大系》,发布《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故宫博物院藏古文字数字平台,《北京大学藏秦简牍》等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甲骨学专家宋镇豪,目前正和团队编著《甲骨文合集三编》,总计著录甲骨文近3万片。宋镇豪介绍,《甲骨文合集三编》的编著主要分为三方面工作,一方面把遗漏的材料收集起来,另一方面把甲骨文的碎片汇总,通过技术拼合并尽量复原,此外还要把收藏在民间以及海内外的甲骨文碎片拓印回来。他表示,不久将提供一部集大成的甲骨文著录集。

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以来,先后出土约16万片,收藏于16个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甲骨文著录多为大部头书籍,价格昂贵,一般学者很难拥有全部资料,对于研究者来说,数字化也至关重要。

在宋镇豪的指导下,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收集整理120年来甲骨文的相关资料,研发了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这一平台不仅为甲骨学者提供研究甲骨文数据资源,也为甲骨文研究提供智能化服务,如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甲骨自动缀合和计算机辅助考释等。

在新闻发布会上,安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常慧芹还介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殷契文渊’大数据平台在安阳完成三期建设;“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和“甲骨文广播体操”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甲骨文的故事。

此外,安阳还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甲骨文识读大会、汉字大赛和诗词大赛,编撰‘诵诗识字来安阳’系列丛书,将甲骨文专业研究、书法创作等领域内的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培训甲骨文骨干教师100名,为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标签:

精彩放送